
- 當前路徑:
- 首頁
- 會員風采
- 詳情頁
一、災情見證真情 奔赴傳遞力量
7月29日,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多個鄉鎮、街道降水量均超300毫米,涿州市河道行洪和城市內澇風險加劇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8月1日下午,常熟民建會員、常熟市政協第十五屆委員會委員、常熟市應急志愿者協會會長、常熟市藍天青年應急救援隊隊長徐靜霞作為救援代表,率領4名隊員,攜帶水域設備、電力設備、通訊設備及7天補給等緊急馳援涿州市,積極投身防汛抗災救援工作。在日夜兼程后,救援隊終于8月2日早上4:10分到達涿州市并隨即開展緊急救援工作。此次救援工作成功轉移受災受困群眾590人,協助運送生活物資2650箱。
徐靜霞的團隊在完成江蘇藍天指派的救援任務之后,于8月4日下午14:30返程,于次日早上5:10分平安返回隊部?;氐郊业男祆o霞還在持續關注著涿州的情況,她說“希望涿州人民堅強起來,相信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一定能順利渡過這次難關。”
2016年6月,阜寧風災救援,2020年7月,安徽廬江水災救援,2021年2月,西藏依噶冰川搜救,2021年5月,青海地震救援。哪里有災害,哪里就有徐靜霞的影子。今年2月,土耳其發生強震,致土耳其、敘利亞兩國超過1.2萬人遇難、約6.2萬人受傷。災難的救援來不得一分遲疑,救援面前沒有國界,徐靜霞率隊出征,緊急奔赴土耳其,在土耳其馬拉蒂亞震區搜索挖掘幸存者。
徐靜霞說過,災情救援本就是一場“行業考試”,突發事件無法預期時,那就迎難而上去解決,每一次都是歷練,只有愛與被愛讓這一路崎嶇皆平順。
二、提升救援技能 服務溫暖社會
為更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徐靜霞苦練救援技能,參加各類培訓,提升自身水平,先后進修北大研修社會治理專業,通過了SRT專業繩索訓練考核、美國FEMA認證CERT社區第一響應人培訓、日本東京消防署現場總指揮培訓考核、北京鳳凰嶺國家地震搜救中心中級考核等一系列培訓考核,為提升志愿服務能力夯實專業基礎。
經過刻苦學習,徐靜霞已先后取得國內及國際救援專業認證十余項。在2020年至2021年間,她分別受邀前往緬甸及老撾,為緬甸內政部、老撾國防部及老撾國家扶貧基金會等應急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從2013年最初參與志愿團隊為老服務項目,到深入社區參與義巡項目,再到組建常熟市藍天青年應急救援隊和常熟市應急志愿者協會,徐靜霞積極致力于救援及早期災害預防培訓,至今總服務時間已超10000小時。
作為志愿者,徐靜霞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作為企業主,她不忘社會責任,常常以公司的名義捐錢捐物。徐靜霞連續多年參加支教活動,深入貴州從江縣西山鎮西山小學,為山區的孩子們送錢送物,以實際行動彰顯社會服務精神。
三、開展陣地建設 擴展工作內涵
為進一步擴大影響、挽救生命,徐靜霞積極為防災減災做好社會公益培訓服務。2022年8月,徐靜霞個人出資成立公益性的應急文化體驗基地和應急救援培訓中心一一常熟市應急志愿者培訓學院,并作為蘇州民建會員實踐基地,面向全市免費開展各類應急防減災知識培訓,開展各類有聲有色的活動,為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和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培訓150多場,累計培訓7000多人。
今年,常熟市政協在基地掛牌設立“應急救援·徐靜霞委員工作室”,工作室充分發揮徐靜霞的專業特長和自身優勢,打通應急救援工作“最后一公里”,為提升轄區內城市安全文化建設水平、普及安全知識、營造良好安全氛圍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宣傳防減災知識。
工作室內,地震、臺風、車禍等各種緊急場景的模擬裝置一應俱全,可以體驗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旅游安全、自然災害等五大模塊,通過具體、詳細、實景的沉浸式培訓,從源頭上普及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中的細節和知識點,既可為專業救援隊伍提供“菜單式”培訓,也可為市民提供現場體驗課程。
工作室不僅僅是一個培訓基地,也是協商議事、反映社情民意的陣地。工作室與“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結合,發揮扎根基層、面向群眾優勢,了解民情民意,共商民生議題,通過構建以學習宣傳、了解民意、凝聚共識、服務群眾為宗旨的“小陣地”,不斷釋放政協委員履職“大能量”。
徐靜霞立足工作室實踐經驗和基層應急體系現狀,積極撰寫社情民意《搭建“1+1+N”應急矩陣,著力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提交提案《關于社區(基層)應急響應體系構建的幾點建議》,并定期邀請部門、板塊一同討論,紓難解困,更好發揮工作室作用。
江蘇民建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江蘇民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江蘇民建和江蘇民建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有需要鏈接轉載或其它方式調用者,請注明摘自“江蘇民建網站”或相關字樣。
② 凡本網未注明“來源:江蘇民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進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保證,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江蘇民建",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