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路徑:
- 首頁
- 會員作品
- 詳情頁
75年前,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它播撒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種子,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制度建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今日重溫,回顧民建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光輝歷程,對于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好更自覺地履行參政黨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建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成立。民建創始人黃炎培先生與毛澤東在延安關于歷史周期律的一段“窯洞對”,至今仍被引為經典之談。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如春雷般響徹中國大地,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熱烈響應。在那光明與黑暗的十字路口,5月23日,民建在上海秘密舉行了常務理事、監事聯席會議,審時度勢,一致通過了“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的決議。這是民建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民建老一輩領導人堅定地做出了歷史選擇,并從此踏上了與中共風雨同舟、親密合作的偉大征程。
1953年3月24日,民建南京地方組織正式成立。今年3月,我們剛剛舉辦了民建南京地方組織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一路走來,薪火相傳使命昭昭,攜手前進初心拳拳。成立之初,我們將“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視為座右銘,積極發揮密切聯系工商業者的優勢,為南京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市場秩序獻計出力。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重要政策的協商,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獻計出力。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為目標,以“繼承和弘揚‘五一口號’精神 永葆多黨合作初心”為主線,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引導廣大會員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形成了一大批有質量的調研報告,參政議政成果豐碩。同時,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不斷探索社會服務工作的新內涵、新途徑,展現了南京民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被民建中央先后授予“全國先進集體”“民建全國社會服務先進集體”“民建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實踐證明,民建所有歷史成就的取得和優良傳統的形成、發展,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我們將以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為契機,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帶領廣大會員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踐行“四新”“三好”要求,全力建設高素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市級組織。
一是要強化政治引領,唱響奮進旋律。緊緊圍繞學習、宣傳和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在全面學習、深刻把握、狠抓落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學習成效。把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活動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相結合,講好多黨合作故事,將先賢精神和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會員奮發有為的生動實踐,讓同心合作、共創未來的“五一口號”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綻放出新的光輝。
二是要強化自身建設,夯實組織根基。對標“三個文件”、聚焦“五種能力”,全面提高自身建設水平。堅持人才強會戰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以考核評比為抓手,促進基層組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加強機關日常工作管理,營造和諧奮進的工作氛圍,打造風清氣正的機關干部隊伍。充分調動廣大會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踐行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凝心聚力畫好最大同心圓,為推動南京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做出新貢獻。
三是要始終圍繞中心,積極參政履職。緊扣市委市政府決策的大事、改革發展穩定的實事、民生改善的難事,認真落實大興調查研究工作方案要求,堅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參政履職第一要務,繼續保持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開展“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走訪調研,建諍言、出實招、獻良策。大力統籌各方資源,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堅持打造“思源工程”品牌,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空間和內涵,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民建智慧和力量。
響應“五一口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七十五載同此志,彩云長在有新天。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民建江蘇省委會和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踐行使命擔當,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努力譜寫新時代南京民建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做出新的更大貢獻?。ū疚淖髡呦得窠暇┦形瘯魑?/p>
江蘇民建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江蘇民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江蘇民建和江蘇民建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有需要鏈接轉載或其它方式調用者,請注明摘自“江蘇民建網站”或相關字樣。
② 凡本網未注明“來源:江蘇民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進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保證,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江蘇民建",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